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平一行莅临交流指导

2025-11-04

  近日,一场关于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的深入交流在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举行。上海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平、秘书长商忠强、办公室主任韩强与德和衡(上海)律师所执行主任于小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彬、田江涛、联络员杨欣甜共聚一堂,围绕见义勇为的社会支持、法律保障与多方协作机制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律师行业在构建见义勇为保障体系中的专业价值与实践路径。

  见义勇为:新时代的社会责任与法治课题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关注度和制度性保障仍需加强。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方面已有较好基础,但在见义勇为的表彰、宣传与权益保护机制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我们不断挖掘社会面上的见义勇为人士,要大力保障、大力表彰,同时加强对这种精神的宣传,营造正能量社会氛围。”上海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平在交流中强调。

  律师行业:专业力量助力见义勇为事业发展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度重视党建与公益事业,已成立内部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并希望在见义勇为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德和衡(上海)律师所执行主任于小强表示:“从律所角度,还是从行业角度,见义勇为事业都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我们特别愿意积极参与。”

  律师行业在见义勇为领域可发挥多方面作用:提供法律咨询、参与案例研讨、开展普法宣讲、协助立法研究等。特别是在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权益保障、侵权纠纷解决等方面,律师的专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多维参与:从普法宣传到立法研究的全面支持

  双方还提出了参与见义勇为事业的多维路径:

  普法宣传方面,可以开展见义勇为知识巡回演讲,走进校园、社区进行宣讲,结合典型案例制作普法材料。律所已在浦东新区多所学校开展法治宣讲,可将见义勇为内容融入现有公益体系。

  法律服务方面,可为见义勇为者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支持,参与相关案例研讨,帮助厘清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等法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立法研究方面,律所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可参与见义勇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修订工作。目前国家层面的见义勇为立法仍需完善,地方性法规也需与时俱进。

  慈善信托方面,具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律师提出,可借鉴慈善信托等新型募资方式,为见义勇为基金会拓展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管理的专业性与透明度。

  科技赋能方面,探索通过科技手段创新公益法律服务模式。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公益法律服务的效率问题,比如建立合同库,让社会组织能够扫码下载标准合同文本。通过引入AI法律咨询,将见义勇为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见问题构建知识库,通过AI技术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共建共享:构建见义勇为的社会支持体系

  见义勇为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王石平理事长表示:“明年我们将把见义勇为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同时加强宣传平台建设,策划宣传周、主题论坛等活动,邀请知名人士担任形象大使,营造全社会支持见义勇为的良好氛围。”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将与见义勇为基金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立法研究、资金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专业支持。让专业法律力量成为见义勇为事业的坚实后盾,共同构建“人人崇尚见义勇为、人人支持见义勇为、人人敢于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

  通过法律保障、制度支持与社会参与的多元结合,我们能够让见义勇为者不再“流血又流泪”,让善行义举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共同谱写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